首页

https://www.umhom.com/

时间:2025-05-30 05:59:52 作者:“人工智能+”开辟就业新空间 浏览量:29424

  又有一批新职业、新工种上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

  很多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映射出产业变革新趋势、社会发展新需要。比如,拟增加的42个新工种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工种,在“动画制作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种。这正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并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体现。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是深刻的。人工智能催生了大批新职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根据行业报告数据,到2030年,我国AI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人。层出不穷的技术应用意味着新需求、新变化,让新职业拥有无限可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尤其是年轻劳动者可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发挥才能、绽放光彩。

  另外,这些新就业岗位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创造的新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服务等领域,这将促使就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同时,一些传统岗位会被取代或转型,就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一些行业及其从业者也开始享受到其带来的效率红利。面对越来越快的信息生产、传播、转化、更新过程,各行业从业者都需要积极拥抱新的时代,主动适应变化,提升就业竞争力。当下正值求职招聘高峰期,不少高校毕业生正朝着这些新职业方向努力。相信这些求职者已经在扩充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行业和岗位需求。

  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要想跟上人工智能时代的脚步,还有赖于政策支撑。近年来,我国着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人才。高校、企业也在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

  从社会保障层面来看,通过完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政策、建立灵活的就业保障机制、构建协商机制平台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加强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人机协作,则可以从实践层面缓解当下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

  (中国经济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亚美尼亚总理:亚方与集安组织关系已接近“不归点”

据大会组委会介绍,本届年会采用“会”“展”“赛”多种形式,策划了120余场活动,预计有10余位院士,100位国内外主要汽车企业和科研机构负责人,1000个技术报告演讲人,来自全球超过26个国家的约5000位汽车科技工作者参会。

一季度中国铁路发送旅客破10亿人次

活动现场,嘉宾还为吉林市成立的京剧传承保护中心揭牌。吉林市委书记胡斌介绍,当地将成立吉林市京剧团、研究开设京剧院校,持续组织活动和培养人才,建设全国的思想交流、演出交流、鉴赏交流的平台。(完)

河北“太行水镇”:“恋乡”深度体验游火爆

“看到农作物的收成越来越好,看到大家脸上乐呵呵的表情,我就觉得当初选择回乡没错。”三年来,邵爱涛的公司累计线下服务水稻小麦面积3000余亩、水果基地150余亩,还为近300户草莓等水果农场主提供线上技术指导。

据诺贝尔奖官网,三位获奖者发现了一种产生极短光脉冲的方法,这种光脉冲可用于测量电子移动或能量变化的快速过程,为人类探索原子和分子的内部提供了新工具。

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为何会一脉相承?(上)

“今年进博会前夕,经商务部征集,我们报送了三批国礼葡萄酒,第二批6瓶葡萄酒国礼成功入围中国馆,这是今年1月元首外交被选作国礼的外交礼物,在位于‘全面深化改革促共享’篇章展出,展出意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